今天,上海中考就出分了。此时,小田(化名)正在江西,和爸爸妈妈享受快乐的毕业旅行。早在6月28日,她就已经收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自主招生预录取的通知,可以心无旁骛地去度假了。
回想起自己报名参加“四校”自招的经历,小田说是自己“运气好”,小田爸爸则说“感谢今年的四校自招政策改革,让普通公办学校的孩子,也有了同样公平的机会”。和小田一样,今年经自招被四校预录取的学生中,来自各区公办学校的范围非常广。“英雄不问出处”,成为了自招政策改革后的新现象。
入选:平日在校成绩成关键
今年,上海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和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自主招生进行改革:四校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发面试名单。四所学校按照招生计划1:5 的比例确定入围综合测试名单,笔试后再按 1:2 的比例进入面试,最终根据笔试 70%、面试 30% 的成绩确定录取名单。
同时,四校的初试(笔试)和复试(面试)时间均在同一天,这也意味着考生在同一时间段只能选择其中一所。学校将根据学生笔试和面试成绩,综合评定确定预录取名单。
小田的中考估分在715分左右,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网报名华师大二附中的自主招生,没想到很快收到了笔试的通知。因为自己就读的是一所区里普通的公办初中,小田原本对参加四校自招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接到通知她去参加笔试的通知,爸爸还是感觉很意外。“之前就听说四校自招考试改革,我们还将信将疑,没想到这次真的和以前不同了。”爸爸老田说,回想起来,女儿在初三中考前的几次模拟考成绩应该是这次入围自招笔试的重要原因,“一模我们在区里排前1%左右,二模是区前4%,除此之外,我们在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中,已经连续好多次排在年级最前列,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考试:不讲解题套路注重个人能力
凭借在校成绩拿到了敲门砖,那小田又是如何从全市的“尖子生”中脱颖而出,最终自招“上岸”的呢?
“我自己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历年自招的题型和题目,自己临时抱佛脚‘啃’了三天,但后来发现,四校的自招题目,都不是按照‘套路’来的,”小田说,自招的笔试题目很活,难度并没有自己看到的真题那么高,“我感觉不是很难,虽然题型是从来没见过的,但考的是基本功,只要概念清晰,从本身的概念入手,就能做出来。”这些题的概念,大多数还是以初中为主,也有一小部分是高中的知识,小田因为非常喜欢数学,所以在初中学段学习时,还自学了一点高一的数学。
“语文还可以,可能我初中古诗文学得比较扎实,觉得并不难,但英语真的很难,生词太多,完全看不懂。还有物理和化学我也基本靠猜,”小田复盘自己的笔试,“我觉得学校可能还是比较看重数学的成绩,让我进入了面试。”
面试只有三道题目,考的是能力:语数英各有2分钟看题目,然后5分钟表述。语文和英语是同样的主题——拖延。“‘面对拖延,是反抗还是顺从’,这是语文小议论文,拖延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这是英语的小作文,”小田平时表达能力不错,面试也不怵,加上数学的强项,让她最终闯关成功,拿到了心仪的预录取名额。
初中四年,小田都以中考为目标,从来没有考虑过四校的自主招生,也没有上过高中课程,更没有学过高中竞赛体系。小田爸爸感慨地说:四校自招的改革,入围的标准的变化,让更多公办学校的孩子有了机会。“四校联考的考题,不一味地提倡更难更快,我们这样没有准备过自招的孩子都能成功,”老田说,“这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四校自招改革之后,初中的孩子们不用再在课外去‘卷’自招课程,因为四校的自招考试没有套路,更注重孩子本身的能力。”
配资炒股技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