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证券市场,大家总习惯拿放大镜看那些大股东的一举一动。
特别是减持——这简直就是投资圈的“天气预报”,一刮风下雨大家就先琢磨是不是要收拾东西避避坑了。
但,你有没有好奇过,有些股东,居然能守着一堆“宝贝股”死磕25年不挪窝,最终还是把一部分抛了出去,这背后又在盘算些什么呢?
别着急,咱这次就借四川剑南春减持华西证券的这场操作,好好拆解下背后的那点玄机,顺便摸一摸当下券商圈股东们减持的温度,看看这片江湖到底风向变了没。
老实说,剑南春这一出“君子守股25年,一朝流转”,戏份实在够足。
1999年左右,谁能想到一个白酒老大,悄悄捏着华西证券的原始股,干的还不是啥战略控股,而就是典型的“财务投资”?
你以为人家天天琢磨着喝酒卖酒?
错,瞅着股票账户里那一摞票,也是真金白银能开的——25年时间没动一下,这可不是忍住手痒那么简单,这得是真正信得过,外加用不着那点闲钱,才扛得住牛熊几轮冲刷。
那么问题来了。
为啥突然要动?
公告摆在桌子上,剑南春说得挺直接:是咱自己流动资金有点用场,得挪点仓换点子弹。
哟,这语气听着就像家里拆东墙补西墙,先不管是不是有那个急事,反正捏着一笔彼此不相关的投资,拿出去“优雅套现”,这也是常规路径。
捏了25年,收益也是“喜欢你很久了”,谁家还能嫌真钱多呢。
这一场减持,表面看上去影响不大,就是不到1%的华西证券股份,要是真摊上,2.5亿元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
更有意思的是,剑南春人家还是第四大股东,这一点变不了,挥刀也只是修修指甲、并不削骨。
那么说,这时候减持,到底是不是“看淡”证券行业?
还真不能这么说。
你要是真的要跑,25年前早跑了,现在关起门来最多当点加餐。
减持这种事儿啊,本质上就是资产重新梳理。
手里几十亿的酒企,流动性就是命脉,该卖就卖,老股东也要吃饭生孩子,没啥可多想的。
再看操作细节。
剑南春不是一股脑甩货。
人家分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两条道走,市场给你点面子,自己也不至于砸盘吓崩股价。
一半挂牌慢慢出,一半找“对口”机构交流过渡,明明白白,这是真怕一不小心影响二级市场情绪。
市场要是“怕”你减持,多少说明点什么,可这次不温不火,大家大概心里有把尺子,均衡而来、理性而去,就是这个调调。
翻翻历史账本,这场减持潮其实已经开始降温了。
不信你看看,整个2025年,A股里头算得上“头条”的券商股东减持也不过寥寥五起:华西、财达、中银、哈投、方正。
其中方正证券还是终止状态,硬生生收住了“最后一刀”。
这跟2024年同期简直一天一地——去年光是券商被喊“割肉”的新闻出来七家、新老股东人来人往,轮番刷存在感,哪像今年这样淡定。
等会儿。
有人会琢磨:是不是大家都不爱券商了?
你要说券商没热点、有风险,今年行情就那样,板块波动确实大了点儿,没错。
可真要说“不爱”,那是过了头。
减持比例嘛,小心翼翼,除了财达和中银那俩3%,其他的都死死咬着1%不松口。
这种温和、半推半就的策略,怎么看都像是“以退为进”。
说白了,留点火种不砸锅,万一哪天行情来了,还有个台阶可上。
再细品品每家动作差别,尤其值得说一个方正证券的剧情。
刚想着要减持一波,结果市场遇冷,“环境不对”,说终止就终止,这决断速度,还真有两下子。
换句话讲,现在的大环境里,懂得审时度势才吃香。
谁都不想被贴上“自己看衰自家”的标签,这年头,哪有股东不精明的?
说回券商行业,股东们细水长流、慢步腾挪,其实正好印证了今年的市场情绪。
从去年那一波激烈减持,到今年整体“风轻云淡”,这一降温背后,无非就是三点:一种是不太确定的市况让股东更稳重;二来,监管愈发严,想“玩花活”更难了;三则是大家对券商未来的票价,心里可能还留点盼头,觉得等段时间再说。
人常说“市场有价,信心无形”,在资本市场,股东的举动多少折射着背后的信仰和顾虑。
其实吧,很多时候股东减持一出,大家第一反应总是:“是不是觉得公司没戏了?”
但这真心得分情况。
光看剑南春,减持理由写得清清楚楚--“我要资金搞主业”。
那跟看不看好券商一点关系没有。
毕竟,剑南春是白酒企业,咱又不准备开证券营业部,光是多年持股本就算财务投资,无功无过,卖一手也只是盘活点账上资金罢了。
而且,小比例减持又没掀锅端碗,有啥值得担忧的。
更何况,从公告看,所有减持计划都把控在不影响控制权那个线上。
连个2%都难得见,这哪像是“一走了之”?
反而是股东们都在平衡利与弊,逮着行情“温吞水”,随手敲点利润走人,留下一部分当“底仓”,安全感这可是拿腔调的。
换个视角,券商这个行业,最近也够不容易的。
从全面注册制到做市商再到财富管理转型,机会和波动混着往前冲。
这股东们,长期持股的心态多少也起点波动。
眼见估值没到最高点,有人还乐得再捏一会,有人则想着“解锁”点盈利,大家算盘响得啪啪的,没谁是省油的灯。
你说剑南春是不是等了个“最佳出货窗口”呢?
未必,只不过赶巧了,该盘活资金、该分散风险的时候,顺手为之。
还有一点,今年券商板块的整体估值其实也不算便宜,但也没到绝地反击的地步。
华西证券二十多倍市盈率,这水平别说冠军,基本也就“中流砥柱”挂着。
估值还没烂大街,老股东不想一次性清仓,选择拖一拖再看行情也合情合理。
对咱普通投资者来说,怎么看股东减持是门学问。
人家是正常调仓,咱就别急着恐慌。
不管是“孰进孰退”,还是资产再配置,最根本的逻辑其实都是企业主业做啥,资金怎么流动合适。
像剑南春这样,不光没摆出“跑路姿态”,还留在大股东队伍里当“老父亲”,你非说他们看衰华西,真的是过度解读了。
投资嘛,终归要靠看公司基本面。
减持,只是资本流动的小浪花,哪能一口咬定公司就成了“明日黄花”?
心态稳点,看清逻辑,多琢磨基本盘,别被短线噪音薅去节奏,这才是智商在线的投资者该有的样子。
而股东们这些操作,慢慢也会成为成熟市场的“日常动作”。
你怕也没用,还不如好好修炼段位,别被情绪牵着溜。
瞅着这波减持降温,券商行业的持股格局,倒是渐渐有点新秩序的意思了。
未来会啥样?
说不准。
一个新平衡刚刚开始酝酿,敢于持久“死磕”不减持的玩家暂时没啥事,灵活换挡“套现养家”的,也各自安好。
各位看官,都是老江湖,大家就各凭本事在市场里见高低。
说到这,你怎么看剑南春这波“持股25年、温和减持”的骚操作?
减持究竟是信号还是噪音?
来,咱评论区侃一侃,投资的路上,有没有你最意想不到的那些“大隐于市”行情?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配资炒股技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